人物介绍
陈旭,原海南省府城强制隔离戒毒所党委书记、所长,一级高级警长。其牵头探索的"五位一体"戒毒模式,被司法部命名为"海南戒毒模式"。因公殉职后,被追授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一级英雄模范""海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追记一等功。
2023 年 7 月,中央政法委印发通知,号召全国政法机关和全体政法干警认真学习宣传陈旭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大力营造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为肩负起新时代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激发内在动力、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制图:张泽中
"陈老师,我来送您了!"
2022 年 6 月 5 日上午,在陈旭的追悼会现场,42 岁的阿雄(化名)泣不成声。
2 小时前,他还在海口的一家物业公司忙碌。如今,他管理着公司很多部门、前程似锦。
但曾经,他是一名吸毒人员,被父母定性为"死定了,这孩子彻底没用了!"
直到遇到陈旭,以及他牵头探索的海南戒毒模式。
陈旭追悼会现场,许多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自发赶来送行。
从警 29 年,陈旭曾成功让 1100 余人有效戒断毒瘾,帮助 2000 余名戒毒人员顺利回归社会。
在戒毒人员们心里,陈旭不是陈警官,而是"陈老师"。
曾经是,一直是,永远是。
"让他们出去了就永远再别回来"
二十多年前,20 岁的阿雄终日无事可干,和几个混混搅到了一起。
一次打麻将时,他接触到毒品,从此,生活剧变。
母亲得知后,在院子里放声大哭。父亲将一记耳光重重地扇在他脸上,"你给老子滚!"
父母的态度,让阿雄彻底放飞了自我。
在吸毒三周后,他被送进了强制隔离戒毒所。此后几年,他"四进四出"、众叛亲离,"越来越没了人样"。
在戒毒所里,阿雄总是独来独往,打算浑浑噩噩一辈子,"哪天吸死算了"。
但 2005 年夏天,转机出现——陈旭正在牵头组建海南省府城强制隔离戒毒所"海南戒毒救助中心",探索标本兼治的戒毒救治方法。
陈旭牵头起草的教材
彼时,形势刻不容缓。海南毒品犯罪态势严峻,戒毒人员复吸率居高不下,过去"一关了之"的方法越来越难以奏效。
有人说,何必这么"较真"?国际上戒断三年的都不足 3%,"万一搞不好,很被动"。
但在陈旭眼里,戒毒不是个体的事,拯救的是无数个家庭,关乎的是社会安宁。
"让他们出去了就永远再别回来,这是我的理想。"
陈旭为戒毒人员讲授传统文化
不到半年,他起草的教材就定稿成书,70 万字。
这套戒毒模式,主线是"以人为本、关怀救助",医疗康复救人、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心理矫治正人、后续照管帮人、技能培训扶人"五位一体",努力为解决戒毒这一世界难题提供海南方案。
阿雄,就是最早一批受益者。
"我这样的人,爹妈都嫌,但他没有!"
自从进入戒毒救助中心,阿雄变了。
一次谈话中,陈旭得知他喜欢音乐,也懂一些乐器,便特意申请了一把吉他给他。
"再没有第二个人了,我随口一说,陈老师却都记在了心里。"回忆当年,阿雄依然嘴角上扬,"我这样的人,爹妈都嫌,但他没有!"
后来,陈旭还主动让他加入"红烧肉"乐队。
这是陈旭亲自组建的,谐音"发烧友",也因为陈旭爱吃红烧肉。
陈旭弹奏电子琴为戒毒人员过生日
乐队成员都是戒毒人员,陈旭也常常加入,手把手教他弹琴、唱歌、吹萨克斯。
慢慢地,阿雄融入了进来。
谭天明(化名)是另一个"阿雄"。2006 年,他戒毒后复吸,被送到陈旭这里。
爸爸是医生,妈妈是老师,谭天明的人生本应很幸福。但从小被寄养、被迫转学 6 次、被新同学欺负、没有朋友……谭天明的童年又满是伤口。
"创伤有两条出路,一是升华,二是堕落。很不幸,他是后者。"谭天明的心理咨询师、陈旭的同事这样评价。
自卑、怯懦、逃避,这是曾经的谭天明。"转折点"来自陈旭。
2006 年 8 月的一天,天气闷热异常。桌椅被码在四周,中间腾出一大片空地。
这是一场名叫"同舟共济"的心理辅导课,参加者分成两组,每组 8 人。
"报纸会越折越小,哪队的报纸上站的人多即获胜。"心理咨询师宣布规则。
心理辅导课"同舟共济"示意图
第一轮,还挺轻松。第二轮,明显吃力……
到最后,报纸看上去只够站一双脚,大家无所适从。
"我来!"坐在一旁的陈旭,突然起身。
心理咨询师瞪大眼睛:"毕竟,他当时是副局长,那天,是来观摩的。"
"我底盘稳,大家放心上!"陈旭指挥戒毒人员们"包围"自己。
不一会,报纸外就剩谭天明一人了,他绕着陈旭打量了一圈,愣在原地:后背背 1 个,腰上跨 2 个,脚面踩 2 个,胳膊端 2 个,陈旭身上已经挂满了。
"谭天明,到我肩膀上来,快上!"陈旭挥手招呼,身体在颤抖,脸涨得通红,警服已经湿透。
"我,我不敢。"谭天明急得直抠手。
"没事的,放心上,我托着你。"陈旭边说边往下蹲。
其他戒毒人员在旁边催促:"快!快点!就差你了。"
他纠结再三,还是爬了上去。
陈旭作为最重要基座,他咬牙一站,谭天明的手就摸到天花板了。
"赢了!"
有人欢呼,有人沉思。陈旭肩膀上的谭天明,眼泪再也止不住。
"极少有人那样待我,戒不掉毒,我对不起他"
6 年后,心理咨询师回访,谈到当年为什么哭。
谭天明说:"极少有人那样待我,那一刻,我不再被嫌弃,戒不掉毒,我对不起他。"
如今,谭天明自信阳光、儿女双全、家庭幸福。
"这一切,都是因为陈老师。"
"他把戒毒人员当人看!"心理咨询师说,是"他给了他们尊重,唤醒了他们对自己的尊重,这是戒断毒瘾的终极奥秘。"
陈旭回访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他们一直称呼他"陈老师"。
2012 年,海口市回访调查显示,出所三年以上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戒断率是 39.15%。十年后,这一数字达到了 90.17%。
回归社会后,很多人遇到困难,第一时间想起的也是"陈老师"。
2009 年腊月二十六,阿雄开着货车去送货,被一辆相撞的摩托车司机"讹"上,因对方手臂受伤,扬言要他赔 10 万元。
"明知是讹钱,但车是老板的,里面有货。要真扣了,我拿啥赔?"
阿雄打开手机通讯录,第一个就打给了陈旭。
"先报警,不要怕,有我在!"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后,陈旭一边安慰阿雄,一边帮忙联系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处理,让事情妥善解决。
一些人为表谢意,有时会带点土特产给陈旭,家养的鸡、现捞的鱼、自己种的咖啡,什么都有。
但陈旭始终就俩字:不要。
"应该把这些给你的爸爸妈妈,他们最不容易。"
2021 年 12 月,陈旭参加海南省府城强制隔离戒毒所举行的宪法宣誓仪式。
在艰难时刻,总有"陈老师"在。而陈旭的追悼会现场,自发赶来送行的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还有数十人。
阿雄在人群中哭泣,谭天明没赶上最后一面。
他们只看到"陈老师"躺在冰棺里,身上的警服笔挺。
那是陈旭的妻子孙官梅所坚持的:"穿了 29 年警服,这是他最爱的,还没穿够。"
沙画记录的陈旭
正好配资-正好配资官网-配资指数网站-十大合法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